欢迎您访问路南区残疾人联合会! · 
你的位置:首页 > 残疾人事业统计

2013年度唐山市残疾人事业统计公报

2014-11-04 16:16:50      点击:

2013年度唐山市残疾人事业统计公报

来源: 时间:2014-04-24 02:24

 

2013年,唐山市残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残联的精心指导下,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以“两个体系”建设为目标,以残疾人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为着眼点,以改善残疾人生产状况为主线,从残疾人根本利益出发,推动残疾人康复、就业、扶贫、教育、社会保障、文化体育、权益维护和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2013年各项业务工作指标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残疾人康复工作逐步实现广覆盖

 2013年,康复工作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这一主线,不断推进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康复救助政策不断完善,康复项目顺利实施,各类残疾人得到适合的康复救助。

社区康复工作:2013年,唐山市14个县(市)区中共有1578个社区(村)开展社区了康复服务,比上年同期增加10个。新增社区协调员人数391人,累计达到4031人。已建社区康复站344个。随着乡镇(街道)、村(社区)康复中心的逐步普及,各级残联全面开展康复服务档案建设和康复需求实名制登记工作,全市67849名残疾人享受到就近就便的康复服务。

   

视力残疾康复:继续巩固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市)区”成果,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3000例,为899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共为383名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200名,有效开展家庭低视力康复训练,为600名盲人提供定向行走训练。

精神病防治和康复: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2013 年,在覆盖403.13万人口的11个县(市)区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监护精神病人21854人,显好率达86.98%。对250名精神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对2007名贫困患者进行医疗救助,解除关锁病人40人,年度共投入工作经费28.4万元,其中地市级投入经费10.6万元、县级投入经费14.3万元,省级投入经费3.5万元。

其他康复服务:听力语言康复——全年新收训聋儿195人,培训聋儿家长195人。全市有13所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机构,专业教师182人,医务技术人员50人,助听器验配师17人,管理人员45人。肢体残疾康复——开展肢体残疾康复训练931例,其中成年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880人,脑瘫儿童机构康复训练40人,残疾儿童康复训练11人;为59名贫困肢体残疾儿童进行矫治手术。智力残疾康复——开展贫困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439例,成年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87例,全市有5所智力残疾康复机构。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全市建成5个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机构内接受孤独症康复训练的儿童32名,较去年新增10名。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全年供应辅助器具1435件,免费发放辅助器具1199件,装配普及型假肢83例。

加强康复人才培养:2013年全市康复在岗人员660人。举办康复管理人员培训班4期,培训人员65名。举办康复业务员培训班8期,培训人员170人。举办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班13期,培训社区康复协调员191人。

2013年免费为96名重症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了一疗程(三个月)的住院治疗,免费为441名贫困精神病患者赠送了一年用药;对24名新诊断贫困残疾儿童实施了抢救性康复训练。通过自立康复项目,扩大了康复救助覆盖面,提升了康复服务水平。

 二、残疾人教育工作稳步发展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残疾人的特殊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残疾教育已被纳入12年义务教育范畴。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13所,基本上普及了残疾少年入学读书。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50人,全部为聋生。有27名残疾学生达到普通高等院校录取分数线,全部被录取。全市各地积极开展资助贫困残疾学生工作。但由于家庭贫困和其他原因,还有大量的适龄儿童未能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截至2013年底,全市仍有106名未入学学龄残疾儿童少年,其中肢体残疾和智力残疾未入学儿童分别占总数的37.7%和33%。为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2013年唐山市开展“送教上门”试点工作,探索开展为适龄、未能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儿童提供送教服务。

 三、劳动就业工作持续稳定拓展

城镇残疾人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13年我们继续开展以“帮扶到人、岗位到手、政策到位、服务到家”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活动,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就业工作力度。全年新增城镇残疾人就业2009人,其中集中就业935人。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577人,个体及其他形式残疾人就业288人,辅助性就业109人,开发安置残疾人公益性岗位100名。全市建有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12个,2013年全年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2114人次。

农村残疾人从业大幅度提高。2013年,我市农村残疾人从业达到102333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80915人,占79%,从事其他形式就业21418人,占21%,就业人数较2012年增长13989人。

盲人按摩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培训保健按摩人员145人,培训医疗按摩人员241人,经培训已就业保健按摩人员91人,医疗按摩人员146人,比去年增加61人。全市盲人保健按摩机构达到35个,比去年增加2个,2013年组织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我市58人获得初级任职资格,帮助扶持156名特困盲人按摩师就业。

四、残疾人扶贫工作有新突破

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认真用好残疾人扶贫资金,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2013年唐山市有贫困残疾人户14729户,贫困残疾人34638人,较2012年减少8343人。扶持残疾家庭12135户,扶持残疾人16018人,8258名残疾人得到扶持后稳定脱贫。

全市有113家单位结对帮扶残疾人3811人,比2012年分别增长38家、230人。有残疾人扶贫基地13个,安置残疾人就业173人,扶持带动残疾人778名。全市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420户,受益残疾人502人,省、市、县共投入资金630.57万元。

五、残疾人社会保障稳步推进

社会保障情况:2013年城市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有7391人,比去年下降6%;农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有40860人,比去年下降5%。在各类福利院、养老院享受集中供养的604人,五保供养的6048人,全市得到其他救济的残疾人2263人。

新农保和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情况:2013年,全市城镇残疾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5409人,比2012年增长23%;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3921人,比去年增长45%;符合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残疾人人数为23311人,实际参保人数17393人,参保率为74.6%;参保重度残疾人728人,参保率12%;获得全额代缴参保费的60周岁以下重度残疾人人数为3345人,比2012年增加1103人;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60周岁以下非重度残疾人人数11648人,比去年增长56%;城镇个体就业参加养老保险的残疾人2476人,个体就业参加医疗保险的残疾人2306人,比去年均有所增加。农村残疾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人数为148659人,比去年增加19529人;新农保参保残疾人113558人,参保率77.1%,重度残疾人参保19606人,占参保人数的17.3%。14761名重度残疾人参保金由当地财政全部代缴,占重度参保人数的75.2%。

2012年与2013年残疾人社会保障情况一览表

新农保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2012年

2013年

2012年

2013年

符合参保条件的残疾人数

147465

147319

16495

23311

实际参保残疾人人数

114677

113558

11871

17393

重度残疾人参保数

4383

4401

672

728

全部代缴参保费的重度残疾人数

15942

14761

2242

3345

全部代缴参保费的其他残疾人人数

1297

1302

15

25

 托养服务:2013年,全市开展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建有11所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其中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3所,日间照料托养服务机构1所,综合托养服务机构7所。托养残疾人1987人,其中综合托养服务机构托养残疾人420人,占残疾人托养人数的21%。享受居家托养服务残疾人1410人,比去年增长48%。

六、残疾人宣传文体工作成效显著

2013年,充分利用“爱耳日”、“爱眼日”、“全国助残日”等节日,积极协调新闻媒体进行重点宣传。据统计,全年在主要新闻媒体上刊播稿件35次,比去年增加8次;在市级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手语新闻栏目,开办电视手语节目2个,比去年增加1个。不断促进盲人信息交流无障碍,有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3个。举办残疾人文化周14场次,残疾人文化艺术类比赛及展览6次,比去年均有所增加。

2013年,全市创建体育活动示范点19个,组织残疾人体育活动9次,参与人数480人。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300人,是2012年的2倍。2013年是全国残疾人体育锦标赛年,我市输送11名优秀运动员备战全国锦标赛,取得金牌1枚。

七、维权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3年,全市制定或修改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规范性文件6个,组织人大执法检查或专题调研3次,与法院、司法部门在助残日、普法宣传日联合开展大规模法律咨询、法律援助送温暖活动,全市组织普法宣传教育活动47次,开办普法宣传教育培训班,305人参加培训,建立市县两级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和法律援助服务中心15个,机构覆盖率100%,全年办理残疾人法律案件1455件,有力地促进了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

设立信访接待室,安排专人值班等措施,提升残疾人维权水平,全年共接待残疾人来信84件、来访386人次(其中包括集体访),避免了多起残疾人群体越级上访事件,促进了社会稳定。

无障碍建设法规、标准进一步完善。2013年,全市制定5个无障碍建设与管理法规、政府令,全市有无障碍建设领导协调组织10个,组织无障碍设施建设检查8次,组织无障碍培训6次,对1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发放残疾人机动车燃油补贴506人。

八、组织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2013年全市全面完成残疾人基层组织“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网络建设工作。

2013年,市、县、乡镇三级有残疾人工作者685人,14个县级残联全部配备残疾人干部。举办地市级综合培训班3期,培训500人次,举办县级综合培训班18期,培训1245人次。

全市14个县(市)区的217个乡镇(街道)建立了残联,471个社区和4951个行政村建立了残协,达到应建数的100%。全面推进街(乡镇)、社区(村)专职委员配备工作,村配备残疾人专职委员4951人,社区配备残疾人专职委员471人。全市登记在册志愿者17729人,受助残疾人35458人。

九、残疾人事业统计及信息化建设工作稳步提高

统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县两级残联共有61名专、兼职统计人员从事残疾人事业统计工作,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15人,占总人数的24.6%。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培养普遍得到重视,举办市级统计工作培训班1期,参加人数50人。各级残联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力度,2013年,市级残联及4个县级残联网站开通,培训信息人员90人,有信息化专业人才76人,计算机拥有量143台,投入信息化建设经费34.565万元,开展残疾人信息服务,实现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共享,残联系统网上信息服务正在逐步覆盖全市。

十、总体分析

从总的统计数据分析来看,2013年,全市残疾人事业统计各项任务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呈现全面、协调、持续、快速发展态势,但残疾人工作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主要表现在:一是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等保障的长效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和提高水准,以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有些优惠残疾人的政策落实不到位,涉及残疾人利益的有关政策还需从源头上加以补充完善,切实解决残疾人的民生问题;三是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贫困残疾人生活仍很困难;四是各地工作发展不平衡问题在某些业务工作中突显,进一步拉大了差距;五是干部队伍建设及服务能力不适应事业需要的问题仍然存在,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这些问题,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