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残疾人联合会认真落实惠残政策 努力提高保障水平
认真落实惠残政策 努力提高保障水平
扎实推进我市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解困工作
张家口市残疾人联合会
近几年来,我市残疾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残联大力支持下,认真按照“服务基层、关注民生,普及普惠、突出特惠”的原则,深入基层感受残疾人疾苦、反映残疾人呼声、解决残疾人诉求,紧紧围绕省残联的工作重点,加快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在残疾人教育就业、托养服务、扶贫解困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努力提高就业保障水平
实现稳定充分就业,是广大残疾人实现自身价值、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前提,也是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的有效途径。
一是政策推动。为鼓励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在合适的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我们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宣传调研工作的同时,今年上半年我们与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联合出台了《张家口市促进残疾人就业奖励补贴办法》,《办法》对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安排高等院校残疾毕业生就业;用人单位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自主创业;残疾人扶贫基地;庇护性工场5类单位和企业进行奖励和补贴。目前,各县区正在申报,其中全市各级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安排残疾人276人,25家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789人,通过地税代征保障金稳定或安置残疾人2018人。
二是完善服务。残疾人作为特殊困难群体,其就业受身体残障、岗位需求、自卑心理等诸多因素影响,存在更多困难。为此,我市不断加强市县区残疾人就业服务场所建设,截止2013年底,除市本级在市就业市场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窗口外,还在市残联建立300多平米的残疾人就业服务大厅,各县区也均设有残疾人就业服务厅和服务窗口,对残疾人就业培训实行一站式服务。今年市县两级共组织了21场残疾人就业招聘会,其中,114家企业和752人次残疾人参加招聘会,307名残疾人通过招聘会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同时,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11期,培训残疾人628人。并与市商业银行举办手语培训班,共培训一线员工61人。
三是突出重点。把解决高校残疾毕业生作为重点就业群体。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工作,主动协调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安排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对历年来毕业的残疾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就业情况跟踪,及时掌握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动态;了解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用工情况,优先推荐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以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做好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市残联联合财政局印发《张家口市扶持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实施意见》。通过实施财政代扣机关事业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作,推荐对用人单位安排高校残疾毕业生,仅2013年我市就有张家口机械工业学校、张家口市建国医院、张家口电视台等8家事业单位,共安排12名高校残疾毕业生稳定就业。
四是经费保障。全面落实地税代征和财政代扣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作。2003—2013年十年间,我市地税代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增长了十倍。涉税企业征收覆盖面达到80%以上;为进一步推动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维护地税代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作的严肃性、公平性,2010年省残联出台财政代扣机关事业单位保障金通知后,我市严格按照通知要求,积极请示政府协调财政等部门,起草了《张家口市财政代扣机关事业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实施管理办法》,并于当年8月份以张家口市委办公室名义印发。从2011年到2014年,代扣率达到100%,仅市本级共代扣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200多万元,为我市残疾人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不断创新托养服务模式
创新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是根据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实际困难,采取多种形式帮助残疾人解放家庭生产力,改善残疾人生活境况的重要举措。
一是完善设施建设。今年我市宣化区、蔚县、张北县、万全县、崇礼县五个县区的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建设项目,项目的立项和实施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列入政府重点建设项目。截止目前,我市依托整合社会资源建有市级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中心三个,集中托养残疾人127人;日间照料县区托养服务机构18个,集中托养残疾人294 人、日间照料66人,居家托养残疾人2187人。年投入资金200多万元。
二是探索托养模式。今年,我们将创新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先行在主城区及宣化区实施政府购买居家托养服务工作。市残联投入20万元开发了“张家口市政府购买居家托养服务管理系统”, 依托“好月嫂”家政服务公司合作成立了“张家口市残联阳光家园政府购买居家托养服务中心”。服务对象分三个等级共762人,投入政府购买居家托养服务费用超过100万元。9月5日启动运营以来,服务商入户服务率已经到达62%,户均服务次数1.5次,通过市县区回访抽查,残疾人满意率到达100%。社会反响良好。
三、特殊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残疾人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是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
一是特殊教育资源布局合理。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形成了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有一大批热爱特殊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目前,除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外,13个县区除尚义县外其他12个县区均建立规模适当、设施齐全、满足需要的特殊教育学校。共有在教学员工284人,在校学生850人,其中仅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有教职员工124人,教学班40个,在校学生513名,学校“全国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全国盲人按摩实习示范基地”等8项殊荣。
二是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提高资助标准,扩大资助范围。保障贫困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以改善残疾人家庭生活状况。我市已连续13年开展贫困残疾人学生资助工作,并多年争取“交通银行”和“国家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资助高中和学前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2013年重新修订了《贫困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资助办法》。今年全市残联系统对考入中高等院校的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进行了摸底调查。应届残疾学生本科、专科26人;应届残疾人家庭子女本科、专科、研究生242人;往届残疾学生本科、专科63人。2014年度省、市共为331名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资助近140万元。
四、有效改善贫困残疾人生活
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其根本目的就是逐步提高残疾人生产社会状况,缩小或达到和健全人的生活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一是认真落实生活补贴政策。按照《河北省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实施办法》,要求,根据我市实际对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工作作出明确部署。各县区结合实际和残疾人调查摸底情况按规定、有步骤做好摸底、统计及汇总上报工作, 12个非财政直管县市级配套的123万元资金也列入财政预算。
二是提高和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为解决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困难问题,2011年,我们积极协调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出台了《张家口市城镇廉租房评分排序标准》,将城镇住房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列入重点保障对象,对1—4级残疾人在评分时分别加35—20分,家庭有两个以上的残疾人累积加分。政策出台4年来,全市已有1997户残疾人申请到廉租住房,占全市廉租住房的12%。
五、加快推进扶贫解困工作
认真落实《河北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11-2020年)》,动员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广泛参与扶贫工作,在积极构建社会化大扶贫工作格局同时,做好系统内的项目扶贫和基地建设。
一是规范市、县扶贫基地建设。从2010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残疾人扶贫基地规范化创建活动,对市县区级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对达到市级基地标准的在奖补资金、扶持政策予以倾斜。几年来,已规范市县区残疾人扶贫基地20个,其中,申报省级扶贫基地2个,达到市级扶贫示范基地12个,今年有六个市级扶贫基地通过验收,安置残疾人223人,辐射带动残疾人家庭794户。通过活动的开展,残疾人扶贫基地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安置辐射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能力明显增强。
二是根据需求做好到户贷款工作。按照中、省残联康复扶贫贷款体制改革政策有关规定,结合我市非国定贫困县开展到户贷款情况,按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制定了我市小额到户贷款计划,每年计划400万元额度在国定贫困县及各区开展残疾人小额到户贷工作,根据贫困残疾人的申贷意向、还贷能力、信誉程度,按照年利率7%贴息,该项目实施以来,已有帮助409户残疾人家庭解决生产资金800多万元,贴息近60万元。
三是代表河北省迎接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残联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检查扶贫工作。今年8月,由晋冀鲁豫四省组成的检查组代表国务院扶贫办和中残联对我市“十二五”以来的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通过对我市康保、张北两县社会化扶贫工作和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到户贴息贷款等工作的检查,对两年来残疾人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市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切合实际、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几年来,虽然纵向和自己比较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残疾人生产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社会关注程度也在提高,全社会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氛围日趋浓厚。但横向和全省乃至全国兄弟市相比较,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存在很多问题,创新能力不强,工作中还存在的弱点和盲点,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探索,拓宽思路,努力向省内外先进地市学习,把我们张家口市的残疾人工作做的更好,让党的好政策惠及更多的残疾人。
- 上一篇:路南区残联赴迁西县学习残疾人家庭手工业先进经验 2014/11/25
- 下一篇:路南区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 2013/10/12